全国咨询热线18511608678
16653076658
什么叫活性物质利用率?
电池容量作为衡量电能储存能力的关键指标,可分为以下三类:
1.理论容量(Theoretical Capacity)
●定义:基于电池内部活性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得出的理论最大值。
●特点:假设所有活性物质100%参与反应,无能量损耗的理想状态值。
●意义:提供电池设计的理论上限,实际使用中无法达到(如锂离子电池理论容量远高于实际值)。
2.额定容量(Rated/Nominal Capacity)
●定义:制造商在标准测试条件(如25°C环境、 特定放电速率) 下承诺的最低放电容量。
●特点:标注于电池外壳(如手机电池3000mAh), 是产品质量保证的依据。
。示例:某5号碱性电池标称容量1500mAh, 表示在标准条件下可持续提供1500mA电流1小时。
3.实际容量(Actual Capacity)
●义:电池在真实使用环境中实际释放的电量。
●影响因素:
。温度:低温(如0°C以下)显著降低锂电池实际容量。
。放电速率:大电流放电会导致实际容量缩水(如电动车急加速时)。
。老化程度:循环次数增加或长期存放使容量衰减(如手机电池用两年后续航缩短)。
。使用场景:频繁启停设备比持续放电损耗更大。
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够储存的电量多少,容量是电池电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由电极的活性物质决定。 实践中,电池容量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用设定的电流把电池放电至设定的电压所输出的电量。也可以说电池容量是用设定的电流把电池放电至设定的电压所经历的时间和设定电流的乘积。
电池容量按照电池的不同条件分为额定容量[1园1、实际容量与剩余容量。额定容量,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并由制造商宣称的电池的容量值。实际容量,在规定条件下,充满电的电池以规定电流放电时,实际放出的容量值。剩余容量,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放电、使用或贮存后电池中余留的容量。
友情链接Link